今天:2024-4-26 6:01:25  
投稿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父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浅读王永红长篇小说《享受父爱》

父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浅读王永红长篇小说《享受父爱》

时间:2019年2月14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 羊角岩 点击: 1664次

  近日经文友推荐,读到湖北五峰乡土作家王永红的长篇小说《享受父爱》,大为感动,阅读过程中竟数次忍不住为之流泪,可见该书的艺术感染力。书中的“儿子”曾奎生是一位作家,当他的第一部新书出版时,他在扉页上郑重签赠给“父亲”曾明俊的一句话是“父爱如山”,那么我便跟随作者思考:父爱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

  2010年8月,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尹弘笔名出版王永红长篇小说《享受父爱》,2012年6月再版。2016年1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王永红上、中、下三卷本《抱朴斋文选》,其中上册“小说卷”为其长篇小说《享受父爱》及部分读者评论集。

  首先,我看到父爱是一座苍凉的大山。书中“父亲”曾明俊命运多舛,饱经沧桑,有着相当悲苦的人生底色。曾明俊出场亦即本书开篇时,是一个二十岁的山里放排汉,在短短的几天内,经历了日机轰炸、国民党溃兵抢劫、女儿丧生(日机轰炸中父亲曾明俊与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女儿逃进树林,为防女儿哭声惊动日机飞行员而导致轰炸并进而导致同在树林中的百多位乡亲们被炸丧生,妻子往女儿的嘴里塞进奶头,女儿硬被憋死……这里曾妻是一位民族英雄)、妻子的乳房被女儿咬伤而感染并致死等苦难情节。

  母亲死后,父亲曾明俊因担心幼小的儿子曾奎生被后妈欺虐而不敢再娶,后与“幺姨”即前妻之小妹结婚,是因为考虑幺姨是亲上加亲绝不会伤害儿子曾奎生,没想到“幺姨”还是蜕变成怨毒的后妈,而曾明俊也因此进入了一桩堪称不幸的婚姻,直到他果决地抱着儿子星夜从这个家庭中逃出。

  曾明俊与田月芬再婚后生下的女儿田春燕,在参加生产队割谷时割破手指,本是一个小伤,竟因赤脚医生的草率处置以及农村本来的缺医少药而得了破伤风继而病死。当曾明俊给大队干部下跪求批五根杉木给女儿做“匣子”进行安葬竟遭欺辱(非要扣除1000工分,而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三个月的收入)……书中像这样悲苦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曾明俊的命运并不只是他个人的命运,而是属于他那一代人的共同命运以及国家命运的投射,亦如画家罗中立笔下的大幅“父亲”画像也并不仅仅是罗中立的父亲一样,从而我们看到曾明俊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其次,我看到父爱是一座坚韧的大山。任凭命运如何险恶如何残酷挤压,曾明俊都可贵地保持着“初心”,即坚韧与顽强,本真与善良。当他被错指为“漏网地主”,被日夜逼供,文武兼施,他没有趴下,他说“我就是不得趴下,趴下了就不是我曾明俊。”他不仅从未“趴下”,而且是一次次倔强地挺直身躯,挺立成大山。

  在本书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曾明俊的慈爱与善良。饥饿年代,他所在的水运队分了半斤肉,职工们好好地打牙祭解馋,可曾明俊想到家里嗷嗷待哺的妻子儿女,哪里忍心吃这份“独食”?他连夜行走几十里山路把半斤肉送回家,让家人分享,他自己和妻子田月芬、长子曾奎生却都坚决不尝。后来这点肉和汤还救活了一个因饥饿而倒在他家门口的外乡男人。

  遇到国家因三年自然灾害而实施“精兵简政”政策,曾明俊顾全大局,也顾恋照顾家中妻子儿女困难,第一个递交了回乡申请书,这与只顾自己而坚持不肯被精简的“亲家佬”形成了鲜明对比。文革中,当“舅爷”艾传礼老师遭到无理批斗,痛不欲生,几次寻死,人人都不敢接近他时,曾明俊带着儿子曾奎生从几十路远的家乡赶到学校,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安慰,帮助他获得生存信念。

  曾明俊的善良不仅体现在对妻子儿女亲人的慈爱上,更体现在他对幺姨、何必为、项书记等数位曾经结下仇怨,曾被深深欺辱过他的人的谅解、宽宥、道歉、忏悔上,这个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曾明俊甚至对珍稀动物也表现出慈爱,如他曾放生娃娃鱼,曾放过一只完全可能被他用石头砸死的老虎等,而这些故事,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第三,我看到父爱是一座高度励志,激人奋进的大山。父亲曾明俊出身贫苦,没读过书,曾找史卜仁(应为“死不仁”之谐音)借一元钱,却被讹为十元钱,再加上利滚利,真是吃了没文化的大亏。正因如此,曾明俊对儿女的教育和成才煞费苦心,拼尽老命。当儿子曾奎生没考上大学回乡务农,本来爱写小说但一时意志消沉,父亲曾明俊在经济极度困窘的情况下亲自上街给儿子买回钢笔、墨水、白纸、煤油等物,帮助儿子重拾信念,最终成为知名作家。当二儿子田彤华考上大学却无钱去读大学时,曾明俊硬是靠背沙背出了一座山,并在乡亲们的共同支持下筹足了学费,彤华后来不仅完成了学业,还荣幸地成为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四,我还看到父爱是一座有风骨的大山。当二儿子田彤华成为科学家之后,当地不少聪明人包括企业老板、官员及各色人等打起了某些“主意”,要帮忙安装电话者有之,要帮忙扩修道路停车场者有之,要帮忙重新装修楼房者有之……曾明俊如果乐意接受这些“好心”,他立刻可以获得很多金钱和物资的襄助,但他却十分清醒,一身傲骨,两袖清风,全靠自己的双手和肩膀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存质量,保持了廉洁和心灵的坦荡。相比困难年代坚守一份善良本心,我觉得他在孩子们功成名就之后,仍坚持“初心”更属不易,这体现出一位乡村“父亲”高度的政治智慧。

  书写和刻画“父亲”的作品自古并不鲜见,可谓车载斗量,王永红的《享受父爱》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一部。如果说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表现了“父亲”的饱经风霜和坚韧生存,王永红的小说则已赋予了“父亲”诸如激人奋进、政治智慧等新鲜内容,也更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实现了对罗中立作品的超越。

  曾明俊的形象让我想起当代文学的另一位“父亲”形象,他就是陈忠实《白鹿原》的主人公白稼轩。我读《白鹿原》,最感动我的也就是这位中华民族的“父亲”形象,无论世界如何混乱和变迁,白稼轩都以他绝世的风骨,坚守着传统道德文化,他的言行成为那个时代的“定海神针”,这正是《白鹿原》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曾明俊无疑也具备同样的人格魅力,他所具有的道德标高,若用时下最时髦的词语来表述,那就是他超越了“高原”,达到了“高峰”。


     作者羊角岩,本名刘小平,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现供职于湖北省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 京ICP备17025865号-1
  网站设计制作:乘风网络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