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4-18 19:15:43  
投稿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周殿传:散文•湘西的酒

周殿传:散文•湘西的酒

时间:2018年3月3日 来源:周殿传 点击: 2386次

湘西不仅有看不尽的青山,看不尽的秀水,还有喝不完的美酒。走进湘西的村村寨寨,豪爽大方的湘西山民招待你的就是一碗碗醉得你飘飘然的烈酒,让你在陶醉中记住了美丽的湘西,让你在陶醉中记住了湘西的山山水水。

湘西山民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出门就要翻山涉水,山间云雾浓,寒气重,上山除草,下田种谷,爬坡一把刀,进屋一担柴,生活极为劳累。而酒性热,有活血化淤、消毒散寒的功效。酒的药用功能,苗家凭着生活经验是有所认识的。苗山多瘴疠,酒能解毒,不但饮山泉时掺甜酒,而且在治疗时,用得更多。苗药之中,尤其治跌打损伤的药酒贴,可以一放若干年,功效奇特。如刺梨酒,刺梨为当地纯野生水果,酿成酒后清热解毒,健胃消食,适于中老年人饮用;还有以野草莓、地枇杷、猕猴桃、鸡爪苏等配以米酒制成的苗家女儿红,有补气养血、调节机理作用。药力最劲的当属用五步蛇、马蜂浸制的酒,可以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对山区人常见的风湿关节炎、腰酸背痛等疗效明显。

酒不只是驱寒治病,“还可以压邪”。湘西人摆酒,首先必须敬神,大家对待鬼神,一求不要作祟,二求降福村寨,故对鬼神毕恭毕敬,一片赤诚。湘西山野,虎狼极多,山人有事出门,必先喝酒壮胆。

苗人崇鬼习俗,苗巫祈祷的有三十六堂鬼、七十二堂神,包括傩神、龙神、雷神、土地神、山神、五谷鬼、麻阳鬼、高坡鬼等等,他们统统可以不管,关键是“皇帝老子都让醉汉三分”。不少汉子醉卧草莽,常常逼得亲人举火把背负归家。

    在湘西,饮酒,不只是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湘西,恋爱男女双方有意后,男方要自备酒肉到女方家讨“放口酒”,订婚时要操办“定亲酒”,在女子出嫁前一天,有“戴花酒”。男子求婚后,央媒妁至女家说合,即以火炮、酒肉送女家,谓之插香。这插香是“戴花酒”的准备,五更娘家须办“离娘酒”款待女儿,出嫁前一晚同寨青年男女都会前来喝“姊妹酒”或“陪夜三碗酒”。出嫁时的拦门礼,也是以酒相敬,男方迎娶新人时要请女方亲友喝“送亲酒”、“茅宴酒”、“上马酒”。

湘西人热情好客,崇尚以酒示尊、以酒为礼。怀化一带有许多祖先传下来的酒俗。比如土家族送亲客人进门先要喝“拦门酒”。新郎带队的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口时,不能直接进入家门,要被女方家人拦住,完成一套有趣味的“拦门酒”礼俗后才能迎亲,这是辈辈流传的规矩。拦门酒的仪式是:女方家在朝门口摆放一张大桌,点上红蜡烛和几个酒杯。女方知客笑嘻嘻喊:“喜盈盈来笑盈盈,东家请我来拦门,请问先生名和姓,来到此地做哪门?”男方礼客答道:“各位先生听分明,小名礼客本姓秦,我上贵府来接亲,请问高姓及大名。”双方各乐呵呵报上姓名后,接着互相盘唱《婚姻盘古》和历史上的“郎才女貌”、“夫唱妇随”等故事。盘唱方法为一问一答,谁答不上对方的提问,谁就算输。若拦门先生唱输了,就搬走拦门桌子,无条件地请接亲队伍进门;若男方唱输了,要向女方恭恭敬敬地献上“三茶”“六礼”。女方才开门迎客。桑植白族迎亲时,喝“拦门酒”程序更复杂更有趣。双方讲礼性都很恭敬,两个礼官先生都端大碗品“迎亲酒”,最后还要杀鸡驱邪。慈利苗寨喝“拦门酒”,两个礼官都站在椅子上比试酒量,直到一方礼官喊“我逮酒是余二下灰窑——承认乱打鼾(差劲)!”另一方才说:“我逮酒是姚五拖棒打小儿——有噶干(分寸)的!”双方才在和谐的气氛中携手走进家门。对于送贺礼的亲戚朋友们来说,本身就带着喝酒去的想法,自然进屋就要发挥能喝酒本领,与主人家同喜同乐。坐在板凳上要喝“三杯酒”,坐在闺房中要喝“转转酒”,与其他宾客围坐在大桌上,要一起喝“咂酒”。大碗肉加上大碗酒,主客均唱“祝酒歌”。“祝酒歌”是祖先留下来的,但喝到八成,客人就借助酒劲来了豪气,自编自乐起来。据说有一次,一位永顺商人到张家界参加婚礼,走进闺房吃“哭嫁酒”,女方唱“祝酒歌”:“先生平时赚多了‘无脚走千家’,今朝来我处捡脚板皮,请问你给新娘带些么子填箱子皮?”商人很快就明白这是“哭嫁酒”上的“讨喜钱”行规,就回“祝酒歌”:“你家今朝红灯笼高高挂,我今天听到喜鹊叫喳喳,可惜我身上少了‘无腿走千家’,恐怕让你说我是‘半夜吹唢呐——哪里哪?”新娘很快回话:“你儿家是有名的‘太阳发哈’,我今朝是出名的‘揩油嘴巴’,哭嫁盘子捎在你面前,看你‘发哈不发哈’?”商人很快就恭恭敬敬送上一份“哭嫁钱”。

    随后,洞房花烛夜在这里也被酒替代。新婚之夜须燃篝火,男女双方的歌师举行酒歌,青年男女则“闹掀酒”,将婚礼推至高潮。此后新郎还要陪宾客欢饮三日,然后由新郎的兄弟挑几坛烧酒来娘家,请女方叔伯、舅爷、老表等同饮,送了“娘钱”,方可引新娘回家同房。

    婚后第三天要去新娘家喝“回门酒”,回门后要召集亲朋好友喝“谢亲酒”,请媒人喝“谢媒酒”,男女双方亲家相会要喝“老客酒”。婚后,姑娘怀孕了,家里要为她操办“收心酒”。

    之后,较为正式、隆重的是三朝酒。即产妇未临盆须先酿甜酒,或用粟米或用糯米。婴儿坠地,丈夫提公鸡或母鸡暗示生男生女,去老丈人家先报喜,岳母则背鸡蛋、酒及小儿衣、帽、鞋、被等物送“鸡米”。产妇的补品,往往是“糖酒蛋”,即糯米甜酒煮蛋,外加红片糖,可以活血、补血,生乳汁。到婴儿满三朝时,亲友结队前来祝贺,主家先煮“糖酒蛋”待客,继而排出宴席,一边酌酒,一边听岳母为孩子取名,大坛子倒酒,不醉不止。

    媳妇坐月生孩子时,有人刚巧上门或从她家门前经过,叫“踩生”或“压喜”。踩生人与婴儿异性为吉,谚语云:“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家中举”,家人就会喜眉笑脸地把踩生人拉进屋里,请吃甜酒蛋,以示谢意。相反,主人家会发愁不乐意,反要“踩生”人拿来酒肉到主人家赔礼道歉,以表双方都会消灾除祸,这叫“倒门酒”。

    丧葬酒是另一极为隆重的酒宴。谁家有了丧事,亲戚都来吊唁,有钱人家是要拿来好酒,没钱的也要拿酒米来,无论亲疏皆来吊唁,丧家设酒肴招待。对于高寿的长者逝世,当地有嬉戏笑闹抬丧酒的场面,更是别具一格。在一些地方,灵柩出门,抬夫沿途停柩,向死者女婿索酒喝,喝时,人们嬉戏笑闹,贺死者后代兴旺。

从生至死,酒一直没有脱离湘西山民的生活,它已形成一整套关于生命的礼仪。人们喝酒绝不单调,不只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还得有酒歌相伴。这些酒礼皆歌情歌义,歌古歌今,即使是最热闹的“闹掀酒”,也是粗放而不失礼,狂热而不伤和气。

另外,春种秋收,欢庆丰收有栽秧酒、打谷酒、吃“新”酒、丰收酒、堆花酒;建房乔迁有梁粑酒、上梁酒、落成酒、乔迁酒;人亡白事有开路酒、道场酒、上山酒、送亮酒、挂社酒等等。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多次在大湘西山民家喝酒,采集民族民间音乐,源自神秘湘西的音乐感悟让他登上了奥斯卡音乐的领奖台。

 

                                                                                              

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在湘西地区推行土司制度,“蛮不出峒,汉不入峒”,湘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酒类酿制,得到了稳步发展,酿酒作坊在湘西各县均有分布。

有人这样形容湘西人的好酒之风:“湘西是站在酒缸上的湘西!”你瞧瞧,那多情婉转的山歌和木叶,神秘诡异的傩戏和茅谷斯,豪迈壮观的摆手舞、鼓舞和接龙舞,欢快如雨的土家镏子和咚咚喹,高亢苍凉的高腔和阳戏,凄美动情的孝歌和哭嫁歌,还有那么多动听的谚语、俚语、歇后语……无不在酒香中飘扬,无不在酒碗中激昂。酒事、酒歌、酒乐、酒舞,还有酒俗,是湘西民众人生礼仪中最壮丽的篇章。

湘西民歌唱到:“酒是绸缎棉花衣,不怕山口风凄凄,酒是大鱼大肉饭,挑起重担过高山”;“妹家门口有条河,先钓鲤鱼后钓哥,先钓鲤鱼来下酒,后钓情哥唱酒歌”。

在诡异的湘西,酒歌、酒舞、酒乐在生活中酝酿,在农耕里穿行,在祭礼中传承。人们以做“酒鬼”为荣,劝尊客“醉倒”为幸。但有一句俗话叫“酒是人喝的,糟是猪吃的。”

湘西苗家重大节日活动,不论三月三、四月八、看龙场、赶秋节,还是清明、吃新、跳香、接年,人们往往依托酒的冲动,把节日的欢乐氛围引向高峰。特别是“清明歌会”和“六月六”寨歌,不管认识与否,都会拉客到家里豪饮一通。

侗族情人节——月瓦地,是侗族一种十分古老婚恋习俗。月瓦地活动中,小伙子讨酒,姑娘们唱侗家”哆吔”,晚上进行合拢宴,行歌坐夜,促成无数美满姻缘。靖州地笋苗寨,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送到客人面前时,苗家阿妹准会唱上一首《请茶歌》:今天贵客到我家,我无油无盐无米花;家境贫寒哥莫怪,清汤寡水打杯茶。

“一人不喝酒”,湘西寨子里人很少有独饮习惯。在清道光年间的《三省边防备览》里有如此记载:“小村店必开黄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四月山中会场布棚摆矮低凳,男女沽饮。”以前还有一种老喝法:“高梁做的酒,放在坛子里,一圈人围起来,一人拿一个竹管插进去,咂起来,热闹得很。”

    苗寨的酒可谓是源远流长。以芙蓉镇“榜爷酒家”为例,掌柜家祖辈世代酿酒,五代单传。“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让爷爷上山专为土匪酿酒。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虹桥的柱头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酒去喂爷爷,爷爷边喝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直至湘西剿匪结束时,他的爷爷被部队整编,两年后战死在朝鲜,奶奶一直守寡到死,其父亲学艺后自酿自卖,远近有名,酿酒手艺也得以传承下来。

关于制酒的手艺,与汉人的杜康、仪狄造酒之说不同,苗人有一个说法是:有人把吃剩的糯米饭放在锅里后,外出走亲戚。数天回来时,揭开锅盖发现,饭里长出了许多白毛,并散出诱人的清香。尝之,觉得味道不错,再照此法子酿酒。此外,一些苗族巫师的《酒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母系社会,“明农”母亲带了很多姐妹姑嫂去扯包谷草,叫“爸卡”煮包谷饭送到坡上做中餐。“爸卡”在半路上摔了跤,将包谷饭倒了一些。他怕遭到“明农”的责骂,便用黄茅草盖起来。过了两天,“明农”从这路过,闻到一股香味,发现了最早的酒。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喝酒喜欢窖酒和常酒,都是用大米酿成的低度酒,常酒酸苦,窖酒甘甜,但酒精含量很低,多用小碗或大杯敬酒。与苗族同胞喝酒,如敬酒的人唱完祝酒歌,无论酒有多少,客人都得一饮而下。

如果你问,湘西在哪里?一个很文艺的答案: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和酒鬼酒是湘西的“四张名片”,湘西出文化名人也出文化名酒。沈从文的文朴实无华,温情融融,似星斗包容世界,如烛光淡照人生。宋祖英的歌亲和纯美,婉转动情,似苗山明月照,如清泉天上流。黄永玉的画:自由洒脱,幽默犀利,似万荷齐狂舞,如曲水之流觞。我们可在沈从文如诗如歌的散文小说里,闻到湘西古镇边城、河陲吊楼、摆渡老店的酒香,可从宋祖英《阿公的酒碗》里看到湘西大碗酒里晃动的银光,可从黄永玉的《打牙祭》、《酒鬼背酒鬼》、《清明酒鬼图》中读到湘西人自由洒脱的酒风。好歌、好文、好画与好酒在湘西的山水间已精妙组合成中华酒林的一曲空前绝唱。

湘西,素有醉乡之称。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日日与湘西的好山好水相伴,自然深谙芬芳馥郁的酿酒之道。湘西地处北纬28度,而这是一个神秘的符号,是一条串联起中国浓香、酱香型顶级白酒的酿酒龙脉。在这条被坊间誉为酿酒龙脉的沿线上,几条大河浩荡东去,好酒如同珍珠镶嵌在珠链般的龙脉上。从地理意义和人文因素上,龙脉沿线无论是在独特的气候、地形还是土壤、水质、温度和微生物群繁衍上,全都充满着不为人知的神奇。不出百里,必有好酒。优良的酒曲,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大块吃肉,大碗吃酒”,这似乎是属于湘西人特有的一个身份标签。湘西的山山水水也和酒有着不解之缘,大酉山、二酉山、大酉洞、小酉洞,这里的“酉”便是“酒”的意思。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而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酒香弥漫,酒文化更是多种多样,让你无法拒绝。比如在侗苗家地区,有时你会遇到“高山流水”,苗家或侗家阿妹一起举杯唱敬酒歌,你无法拒绝美女的诱惑,端起碗,结果会被阿妹们捏住鼻子,你喝的那碗酒,实际上不止一碗,因为在你的身后,还有一个阿妹用酒壶把酒倒在你喝的那碗酒里,结果就是你一直在喝,但是一直喝不完,最终醉的晕乎乎。这种喝法极为可怕的,有时候你拒绝喝酒,阿妹就会给你夹菜,等你张开嘴巴吃菜,那碗酒就出其不意的灌过来,没有逃得掉的人。看到这里,你想必已经害怕了吧。然而,高山流水只是其中一种。

就说闻名全国的酒鬼酒吧,它曾被人称为“无上妙品”,所谓妙品,妙在何处?水、粮、工艺缺一不可。酒鬼酒工业园的水采用了龙、凤、兽三眼清泉,清澈甘甜、春夏不溢、秋冬不涸、水温冬暖夏凉,成为酿制和勾调酒鬼酒的血液。据可靠消息透露,酒厂迁往此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眼泉的缘故。

水是酒的血液,粮是酒的骨架,工艺是酒的魂魄。三者结合造就了风格各异、佳味纷呈的湘西酒文化。而在众多佳酿当中,酒鬼酒是继湘泉酒之后又一酒中芬芳。一杯酒鬼酒入口,前浓,中清,后酱,配着湘西的特色佳肴腊肉、酸菜,酸甜苦辣咸等各种滋味在味蕾的传输中走向极致。你会瞬间了解这款酒的风格,它洒脱奔放,中间沉稳有秩,最终落脚于亲善包容,像极了人生。

“人啊,年轻时要浓烈,这是有所求;中年时要淡定,这是有所思;老了要厚重,这是有所悟。人生馥郁香,酒鬼酒。”也许,这是酒对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的最佳诠释吧。

好酒需好藏,在湘西,利用天然溶洞秘密藏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可谓“中国白酒第一藏”。这跟湘西的地理地貌分不开,这里是中国喀斯特溶洞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形成了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泉、洞连洞、河连河、泉连泉的稀世奇观。古时候,湘西人崇拜“洞神”,每逢祭祀必然敬奉美酒,中国最早的“洞藏酒”就来源于此。如今,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各家酒厂均有大批美酒被封藏于深山溶洞之中。

既然聊湘西,聊酒,聊酒俗,聊酒文化,就不能不聊一聊黄永玉。老头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自述:余年过七十,称雄板犟,撒恶霸腰,双眼茫茫,早就歇手;……爱喝酒朋友,爱摆龙门阵,爱本地戏,爱好音乐,好书。

出自黄老头之手的“酒鬼”包装艺术设计,极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陶瓶的设计立意孤绝,妙手天成,平朴里显功力,随意中见洒脱,古拙别致,大朴大雅。据黎福清先生在《中国酒器文化》一书中记载:“麻袋瓶在市场露面以后,大受集瓶爱好者的青睐。”

“酒鬼”外包装盒在一个侧面装饰的是黄永玉的国画酒鬼图,画的是酒鬼背着“酒鬼”在醉行,盒的一侧题着黄永玉的8个草体字: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图中还有黄永玉撰写并手书的短句: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这三个描绘“酒鬼”的短句就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写“酒鬼”可谓形神兼备,后来因成为“酒鬼”电视广告语而广为人知。

对于酒,黄老头说自己是个“不喝酒的酒徒”,他认为“酒是人类第二大快乐,它与人类共存亡,只要一天有人便一天有酒 ”,是个实打实的“拥酒派”,他自己爱酒却不常饮酒,因为他酒量实在不高,但他欣赏酒鬼们的那种自得其乐的状态。关于酒,黄老也是妙语连珠。

黄老头妙语一:酒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它无孔不入。忧愁要它,欢乐也要它;孤独要它,群体也要它;天气好了要它,风霜雨雪也要它;爱情要它,失恋也要它;诞生要它,死亡也要它;恶人要它,善人也要它;当官的要它,百姓更离不开它;有文化的要它,大老粗也爱它。

黄老头妙语二:喝不喝酒是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我和大多数人都不喝酒,我们欣赏喝酒,与喝酒的人为友,我们这帮人占全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点四,是不喝酒的拥酒派,算不得是野兽派。

黄老头妙语三:酒,我很欣赏,可惜一口就醉。在酒朋友旁边醺得面红耳赤倒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能体会得到“酒”是很妙的东西。

人生如酒、人生似茶,黄永玉的茶酒画蕴含的那份真性情,的确叫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喜欢黄老头的绘画、文字、生活中透露出的那份幽默与乐观,而他的这种大风趣与天真,正是人生阅历与沧桑的积累,是一种智慧与旷达的精神释放!

俗话说,饮酒可成仙,品茶可成道。酒,热烈、香醇,是精神之液,灵魂之饮;茶,自然、恬淡,是最温柔蕴藉、最富诗意的饮品。喝酒、饮茶是文人挚爱之雅事,在黄永玉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很多茶、酒的影子,每每品味他的这些逸趣横生的茶酒画,就如喝茶品酒一般,大俗大雅,大彻大悟!

酒,在大湘西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


周殿传,1966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固始县人。

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热爱写作,痴迷集报,已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创建藏报斋--"愚园"。

收藏有清朝《申报》、民国时期刊物《新青年》,1937年的《民国日报》,日本报纸《读卖新闻》、新加坡报纸《每日早报》、香港报纸《星岛日报》等,现已收藏报纸达两万余种,出版个人作品集《愚园漫步》、《走淮河》、《淮河流水长》(合)、《淮水情长》(合)、《淮水谣》(合)。

有作品被收入《2012信阳散文》、《信阳文学大系》等书。

2012年被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评为三星级"中国集报之家"。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 京ICP备17025865号-1
  网站设计制作:乘风网络

官方微信